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宏觀看社會 微觀寫人生─江迅新書《生命的牧歌》讀後/袁瑋婧

時間:2018-10-12 03:17:15來源:大公報

  圖:江迅新作《生命的牧歌》/作者供圖

  生命的長度難以預料,而生命的寬度卻能掌握在自己手中。作為一個始終走在前線的新聞人,江迅幾十年來從未停止過對生命的觀察及探索。他如同一個大中華地區的放牧人,遠處是無邊的遼闊天地,眼前是細微的草木風景,而他樂此不疲的馳騁其間,目光所及之處,皆成為案頭素材,化為筆下一幅大中華文化地圖,譜為吟唱不斷的《生命的牧歌》。

  牧歌不斷,讓心靈甦醒。江迅多年來著述不斷,他旺盛的精力和源源不斷的生產力始終為人所驚嘆,而翻開此書的目錄,各式各樣的題材和新鮮語彙令人目不暇接,這位老媒體人的新潮更讓我輩慚愧。他笑談「單身狗」嗅「狗糧」,也知道「前男友比我過得好果茶」,還會自嘲幾句「保溫杯泡枸杞」。而流行現象背後所蘊含的深層社會因素才是他真正思考和關注的焦點,他認為「旅行青蛙」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為人們找到宣泄情感的出口,命中當下年輕人內心最大的矛盾,背後映射着年輕人的內心孤獨;他也評價「小豬佩奇」的流行文化背後,是一種「低智」或「反智」行為,是不可取的「幼稚病」。透過表面現象看本質,是江迅的思考深度,而從一件看似簡單的小事,引申到其他領域的思索,則需要更廣闊的視野和知識體量。

  江迅從奧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語》談到「愛情教母」瓊瑤,從引發內地熱潮的泰國電影《天才槍手》看中國國產青春片,看張艾嘉新片《相愛相親》而引出「文化養老」的社會話題,以輕巧題材切入社會新聞,讀者的思維也隨之而馳騁萬里。一支筆暢談大中華時政熱點,另一支筆訴說柔軟溫情,江迅總是在細微中見真情,字裏行間是對社會的細心關照。他在《牽手到老的背影照》中談到一個四川八○後女孩搜集一百多張牽手老人的背影照片,如同搜集攜手到老的愛情故事,「是一種對天長地久的渴望,對惺惺相惜的留戀」;他以一段名為《牽媽媽的手》的微視頻,再談空巢老人,勸年輕人「不要在遙遠的距離中隔斷了真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遺忘了真情;不要在日夜的拚搏中忽略了真情」。

  身為資深媒體人,江迅所訪問過的各界文人政客更不在少數,書中紀錄了他們不少獨家訪談和交往軼事,如專訪稱為「中國第一造反派」的聶元梓、知名學者劉再復,以及多次拜訪星雲大師的故事等。更為可貴的是,江迅紀錄了他與香港文壇宗師劉以鬯最後交往的日子。二○一七年十二月七日,江迅帶着蛋糕去探訪當日九十九歲生辰的劉以鬯,劉以鬯躺在床上,唱了生日快樂歌和一首法語歌。今年四月十八日,劉以鬯坐在輪椅上,由劉太推着,來到太古城廣場散散步,到咖啡館吃個下午茶,並像個孩子般不願回家。這是江迅最後一次見到他,六月八日,百歲的劉以鬯在香港去世了。江迅原本策劃在七月香港書展舉辦的慶祝劉以鬯百歲活動,也轉而變成了對這位香港文學泰斗的追憶和紀念,這一切背後的故事婉轉曲折。

  書中也一併收入幾篇追念逝者而作的文章,不論是二十六歲的林奕含之死,還是八十九歲余光中的飄然仙逝,江迅皆未缺席評議紀念。包括在柏楊逝世十周年之際對他的價值再論,以及沉痛悼念他的老友、曾任遼寧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的王占軍。他的交友廣泛着實令人艷羨,他的一片真情又令人為之動容。宏觀看社會,微觀寫人生,江迅樂此不疲地以文字紀錄着這個時代的千變萬化。他孜孜不倦地書寫背後,是對世界的好奇目光和對生活的滿腔熱情,在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這樣一個執著而忠於紀錄的聲音,愈加顯得珍貴起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