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象首水瓶體現中外深層交流\小可

時間:2018-09-25 03:16:52來源:大公報

  圖:從明「萬曆號」沉船出水的青花象首方足瓷軍持,輪廓優美\作者供圖

  一個水瓶瓷器,象首、方足,古代名為「軍持」的青花瓷器,乃出水文物,二十點五乘十七乘九點五厘米,來自明萬曆年間(公元一五七三至一六二○年)的「萬曆號」沉船,二○○四年出水,為廣東省博物館館藏,現借給香港海事博物館展覽。

  這件瓷器,正式名字為「青花象首方足瓷軍持」。「軍持」,乃梵語音譯,原是宗教用具,為穆斯林或雲遊僧人用來盛水洗手的器具,漢語稱為水瓶或淨瓶,起初隨佛教一起傳入中國。隋唐前,觀音像出現手拿軍持模樣;隋唐後,觀音像常有手執插了楊枝的淨瓶姿態;南宋後,百姓常以軍持作插花拜神用。軍持種類豐富,當時具時代特質,為中原百姓常用,也是遠銷南洋及歐洲的珍貴商品。青花首象方足瓷軍持,構圖清朗,輪廓線條優美;質地沉厚,胎質堅密白淨。青花瓷歷史悠久,早在唐朝就出現,只是當時青花瓷燒造未能繼續,其間中斷了四百年,直到元朝才重新燒造,元朝卻外銷不多;明朝全盛期青花瓷大批外銷,萬曆年間,更因應歐洲要求的式樣進行專業生產。青花瓷是在瓷胎上以鈷藍料繪製紋飾,罩以透明釉,高溫燒成,起初在西亞、伊斯蘭地區影響下產生,後來中國瓷器反過來又影響了西亞、伊斯蘭地區的青花燒造。公元一六○四年,荷蘭人襲擊葡萄牙船,取得船上的中國瓷器約六十噸之多。瓷上繪畫,與中國水墨畫相結合,氣韻生動,形神兼備,深受歐洲人喜愛。青花象首方足瓷軍持,青花發色紫藍泛灰,符合明朝晚期製瓷工藝特徵。

  「萬曆號」於馬來西亞丁加奴州東海岸約六公里的海域沉沒,船上明朝遺珍逾七千件。萬曆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年號,這個年號在明朝維持了四十八年,是明朝使用最長的一個年號,其時名臣張居正在經濟及軍事上貢獻良多,萬曆就有中興氣象。「萬曆號」沉船上的文物,有學者稱其為「奇特文化堆積」,其中瓷器最豐富,品質精美。一九九七年,有漁民作業時,拖網發現一件青花瓷器,由此,「萬曆號」沉船得見天日。「萬曆號」沉船不同於「南海一號」沉船,後者的出水文物大部分保存完好,前者卻因為受到拖網漁船打擊,導致大規模破壞,八成船貨已成碎片,其中大部分為「克拉克」瓷。所謂克拉克瓷,是歐洲最早使用、花款最多的中國景德民窰瓷器,長期風靡歐洲。有學者認為,克拉克瓷之名來自葡萄牙語caraack,意即巨大商船;另有學者認為來自荷蘭語kraken,意即容易破碎,或者是取自一種荷蘭弗里斯蘭省用以展示瓷器、安置在壁爐上面的架子。實情如何,一時間爭論不休。無論怎樣,克拉克瓷跟中國、葡萄牙和荷蘭都有關係,一六○四年,有荷蘭人劫獲葡萄牙商船,把船上的青花瓷帶到荷蘭阿姆斯特丹拍賣,之後,青花瓷便譽滿歐洲,由於初時不知道這種瓷器產自中國福建漳州的平和,便將之命名為克拉克瓷。從公元一五七五年左右到一六四四年明朝滅亡的長時間裏,大量克拉克瓷杯給運送到歐洲、日本、東南亞、中東和墨西哥。

  一個象首方足瓷軍持,蘊含深層中西文明交流,今天,「一帶一路」,多國和地區在經貿、文化上作多方交流,承前啟後,秉持互惠共贏精神,意義非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