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淺談香港中醫藥「走出去」/馬 超

時間:2018-09-14 03:17:07來源:大公報

  近半年來,寫食評,食藥同源最可貴;讀醫術,中藥品質尤難求。在香港,伏案工作多,冷氣如冰窖,濕氣又很重,需要注重補陽氣,中醫建議喝黃芪水,尤以按比例煎服最為有效。更重要的是,要能買到最好的道地藥材,不容易。有朋友感慨,在香港的藥舖買不到內蒙古田間地頭直送的那麼好的老黃芪(種植三年或以上的),而且味道和效果相去甚遠。香港遍地中醫藥舖,卻買不到最好的道地藥材;香港有最頂尖的消費需求,應當發展自己在內地獨有的道地藥材基地。

  黃芪,性溫,味甘。補氣固表,托毒排膿,利尿,生肌。用於氣虛乏力、久瀉脫肛、自汗、水腫、子宮脫垂、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瘡口久不愈合。九星堂王英民老師講過,黃芪當屬內蒙古的「北芪」最為有名有效。香港特有的冰火二重天,夏季室外濕熱室內乾冷,最適合黃芪來補氣。

  正好在敖包相會季節,山地草原草青青,漠北沙漠賽車行,到訪內蒙古通遼的奈曼旗,通遼二○一六年榮獲中國蒙醫藥之都。巧遇蒙醫藥特色產業與奈曼旗可持續發展暨第二屆占布拉道爾吉蒙醫藥發展戰略研討會,研討會邀請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教授。

  張教授對通遼奈曼旗「道地藥材」的「北藥」充滿了熱情,講到為什麼通遼的像黃芪這樣的北藥好呢?有三個原因,一是日照和區位好。日照充分溫差大,發展蒙中藥材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第二個好是土壤好。奈曼旗的沙土,沙和土混合,非常適合根類生長。第三個好是人好。張教授說,藥離不開人,人樸實,中藥也樸實。藥隨人性,人品好,藥品好,該種幾年種幾年,藥效才好。加之不用農藥、植物激素、大肥大水,而是用滴灌。滴灌又省水又環保,充分利用水的效率。除了種植,還有採摘技術操作規範,都很嚴謹。

  除了對「北藥」的讚許,張教授還對香港成為中醫藥國際化的橋頭堡充滿了期待。機緣巧合,張教授剛剛受邀參加八月五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國際中醫藥香港高峰論壇,並發表了題為《新時代中醫藥發展的機遇與任務》。講到香港的優勢,張教授說,香港科技非常發達,人員交流和中外交流作為一個中醫的橋頭堡,應該建一個中醫院。規模不一定要非常大,但是一定要有中醫的特點。同時還要結合現代化的醫院管理。同時它要敞開,不單為香港人服務,還有為海外的華僑,不光華僑,包括外國人,特別是東南亞一帶的。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國際中醫藥香港高峰論壇開幕禮致辭也表示,中醫藥是中國傳統文化和養生樂活的瑰寶,一直獲得國際社會肯定,非常值得傳承、發展及推廣。本屆香港政府將推動中醫藥發展作為工作重點之一,將會落實「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多項建議,包括籌建香港首間中醫醫院。

  這對於香港來說,幸哉!香港在中醫藥走出去,應該擔負着三個重要使命,一是中醫藥國際化,二是中醫藥現代化,三是中醫藥規範化。香港有着國際自由港的天然優勢,熟知國際醫學界的話語體系,語言有優勢。香港可以將中醫藥最精華最前沿最有效的部分推廣到世界各地。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等,都有中醫相關課程,在科研方面,有着良好的醫學理論和實踐支撐。香港法制相對嚴格,對於中醫藥中存在的「藥蟲」現象,在這裏可以最大化避免劣幣驅除良幣的現象。以國際市場對質量的要求倒逼內地中醫藥市場的規範化。

  黃芪可以補氣,而發展中醫藥有益於香港。香港應當抓住機遇,找到中醫藥領域自身發展的新動能。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