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孩子要有團隊精神\小冰

時間:2018-08-29 03:17:01來源:大公報

  課程主任于星垣老師的兒子,是圈內公認的、最有出息的後生仔。有一次聽一位家長問于老師:「您是怎樣培養兒子的?」回答竟然是:「孩子年少時帶他去參加一些具有團隊性質的活動,如籃球、足球、排球等,讓他對自己負責,對團隊負責。」這話說穿了,就是培養孩子的吃苦耐勞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確實如此,現在的孩子特別需要諸如此類的訓練。

  前不久,泰國少年足球隊及教練一行十三人,被困山洞十幾天,最終獲救,這是一個典型的團隊合作案例。救援過程中值得點讚的人很多,最值得讚揚的群體,當然是孩子們。孩子們團結堅強,不放棄,不內訌,不拿教練撒潑;他們也不拉小山頭,泰國人沒有拉小山頭的習慣。其次是年僅二十五歲的教練,他思維理性,性格成熟,非高分低能的寵兒;他教大家打坐,保持體力,穩定情緒,為營救創造條件;他把自己的食物分給弱者,表示如有機會獲救,自己最後出洞;他是團隊的主心骨。再者就是理性的家長們,沒有誰找人問責,沒有誰要求賠償打官司,更沒有人逼校長老師下跪,他們甚至不怪罪教練。泰國這個國家不算很富有,沒想到國民的文明教養程度堪比歐、美、日,這事說起來實在是暖心!

  我觀看過香港顏寶鈴書院的音樂會,感到這所學校在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方面,確實下了功夫。好比說節目中的手鈴、合唱、風笛、街舞、非洲舞、踢踏舞、西洋樂合奏、花式跳繩等,全是大隊人馬參與,那是很考驗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手鈴表演,每人手持兩個手鈴,不同的手鈴搖出不同的音階,配合得好,旋律優美動聽,配合不好,就是亂彈琴,非合作不可,一人出錯,足以毀掉整個節目。

  有個同學說:「演出成功固然令人鼓舞,倘若效果超出預期,滿足感會更大。但是我們在台下無數次的排練,那才叫功夫。跟不上拍子令我懊惱,配合不當我會沮喪。我們一起理解曲目,統一節奏,統一指法,甚至統一呼吸,如此才能捕捉到音樂的寓意和情感。我們明白,懂得合作的演奏家,才能演奏出協調的音樂,才能被欣賞,被接納。」

  一位舞蹈者說:「踢踏舞令人鼓舞,當我們等待幕布開啟的時候,用眼神與老師交流。我不知道自己將來是否還會跳舞,但是通過跳舞,我發現自己是可以與他人合作的。」另一同學說:「我連續參加四年音樂會了,當演員也好,幹雜工也罷,都需要人手,都是為了這個集體。我好感謝同學們的相互配合。」

  那個蘇格蘭風笛演奏給我的印象極深。演員們吹着風笛出場,頭戴無沿黑帽,身穿白襯衣、黑背心和蘇格蘭格子裙。他們不斷變換隊形,像一支樂隊,也像一個儼然有序的儀仗隊。如果不考慮演出地點,我還以為是在大不列顛看演出。

  最後那個節目是高潮,舞蹈,非洲鼓。幾十號演員在台上敲鼓,從演員的形象和膚色可以看出,不少學生是外國裔。這個節目除了體現演員們的團隊合作精神,還彰顯了香港的國際化特色,彰顯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人,都可以在這裏和睦相處。

  音樂會是香港許多中小學的特色,也是學校重要的公關活動之一,不少學校每年都舉辦,通過音樂會,突出自己的特色。有些音樂會甚是有看頭,不是水準有多高,是孩子們的節目夠吸引。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