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拆剪\一雯

時間:2018-08-09 03:17:02來源:大公報

  常去看展,會發現展覽的最開始大多有一段「策展人的話」。我習慣跳過這一部分直接入場,觀展後再回看,有時會恍然大悟,那些展品之間的聯繫和意義;有時卻與策展人的思路大有徑庭,甚至不解,如果現場正好有人導賞,我就順便提問。其實,導賞也未必能三言兩語解答策展人的理念,唯有暗暗記下「策展人」的名字,之後再研讀他們的「過去」—展覽或著作,我應該是觀眾裏的異類。

  策展人是誰?曾讀過本地策展人何慶基《拆拆剪剪》一書,深知策展人的角色多變且複雜,他們本身要具備文化視野,很多是某個領域的研究者;他們又擔任「中介者」,與藝術家、藝廊「傾數」,討價還價,爭取到好的展品;他們也是「執行者」,善用每一筆資金和贊助,計算各種成本,即使緊絀也做最專業的展覽;他們更是「講故事的人」,主宰着大眾的觀看方式,他們已有一套自己採用的演繹語言、策展方法和品味取捨,客觀展示藝術從不存在,相反其影響力,由構思到落實過程中每一環節都無處不在。策展人與其扮客觀,倒不如誠實點承認其工作的主觀性,至少可提醒要不斷為自己的演繹反省,而且也得確認有其他觀看角度和演繹的可能性。

  策展做什麼?何慶基認為,展覽策劃不是找個題目,把展品掛上牆然後開幕那麼簡單,那是個綜合多重行政、創作和演繹的過程。專業的策展人同時是「拆剪」人。「拆拆」—對展覽、藝術、美學以至權力的拆解和反思,不斷挑戰傳統和固有定義,確認其他觀看角度的可能性。「剪剪」—重新鋪排和演繹,展現作品原有神髓,同時把個人創意帶進更廣闊的美學、歷史、社會和政治層次,重整作品深層文化意義。藝術工作者的創作,經過策展人的鋪排和詮釋後,已是一重又一重的有形和無形的演繹,觀眾以至參展者都可能不察覺這剪裁,但是它確實的存在。這個「拆拆」的過程,包括對外在架構和對內在自己的「拆拆」,要走在「剪剪」之前。

  如今的策展人集研究員、藝術史家、作品委約人、展覽籌辦人、文化促進者及社會行動者等於一身,早已不是中立或單一的角色,而是多元觀點的促進者,使藝術館和展覽場地成為了形成共享、集體經驗的空間。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