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地下的「清明上河圖」/姚文冬

時間:2018-07-17 03:16:56來源:

  《水滸傳》裏多次提到「北京大名府」,如,蔡京的女婿梁中書就在北京大名府做官,梁中書為蔡京準備的生辰綱,半路被晁蓋、吳用等人智劫;宋江仰慕豪傑盧俊義,設計逼上梁山,盧俊義的家就在北京大名府。我一度以為,這個大名府,是北京管轄的一個州府,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

  實屬謬誤。這個北京,並不是現在的北京。讀《宋史》得知,北京大名府,乃是宋代「四京」之一(另三京為東京開封府、南京應天府、西京洛陽府)。宋仁宗為抵禦遼國,採納宰相呂夷簡的意見,將大名府建為陪都,欽定為「北京」。當時的大名府,耗資巨萬,費時六年,改修外城、增建宮城,建大型宮殿、置百官,規模宏大壯觀,「略如都城」,成為北宋北部的政治、軍事、經濟中心。據史料記載,當時大名府人口逾百萬,城建亦不遜於開封,應是當之無愧的「一線城市」。

  這座繁華的都市,有大運河穿城而過,像一條飄帶裝點着城池,具有城河互動的完美城市形態。不僅軍事戰略地位重要,由於位於水陸交通要道,商業尤其發達。此外,人文文化濃郁、歷史厚重,寇準、包拯、文彥博、王欽若、歐陽修、蘇轍、黃庭堅等名臣均曾在此為官。王安石出使遼國途經大名府,曾留下「朱顏使者錦貂裘,笑語春風入貝州,欲報京都近消息,傳聲車馬少淹留」的詩句。北宋三朝名相、魏國公韓琦晚年曾鎮守大名府長達五年,廉潔奉公,勤政愛民,留下千古傳頌的美名。

  那麼,這座氣勢恢宏、繁華富庶的大都市,如今在哪裏呢?

  來到河北大名縣城東六公里處,有一個大街鄉,大街所在,即是宋代大名府的市中心,歷史上曾叫「舊城大街」,東西南北,分別有四個名字整齊、對應的村莊──東門口、南門口、北門口、鐵窗口,村莊所在之地,曾是這座古城的四道城門。滄海桑田,一千年前的繁華都市,如今變成了方圓幾十平方公里的農田,之間村莊稀疏,也沒有什麼大型工廠。這便是大名府遺址。大名府是怎麼消失的呢?

  原來,明朝建文三年,一場大洪水淹沒了大名府,結束了千餘年的雄壯歷史。因是一次性水毀,洪水在十七個小時之內便將城市淤沒了,而且,淤沒之後幾百年,原址並未重建過,所以,古城很可能在地下較好地保存了原貌。科考探明,在地面四米之下的河沙中,城內建築、街區格局如舊。與北宋的另三京相比,東京已被現代開封市壓在了下面,洛陽的宋城遺址南半部也被壓在地下,商丘(即南京應天府)則在明朝進行了重建。因此,埋在地下的大名府,當是原汁原味的北宋都城了。

  在大名縣,處處可見古城的痕跡。大街村、魚營村的地下,經常挖出殘磚碎瓦;東門口、南門口、北門口、鐵窗口等村周圍,依稀可見古城牆的痕跡;前東門口村有幾十戶人家,世代居住在南北二百多米坍塌的老城牆上,這片民居有個奇特的名字——「城上」。更耐人尋味的是,四個村莊圍繞其間的,有一個雙台村,是當時宮城所在的位置,除此,便是一望無際的農田,沒有別的村莊。四個以「口」命名的村莊,依然像四座城門,守衛着地下的都城、宮城。何以後人建村,不偏不倚地選擇了四個城門為村址,還在宮城位置建了雙台村,或許,歷史冥冥之中,以這樣的方式為自己做了標記?

  站在冀南的曠野,浮想聯翩。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為後世留下了東京開封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而與東京齊名的北京大名府,有朝一日見天日,該是一幅地下的「清明上河圖」吧。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