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各自盤算/創業潮退 租金回升 食肆頻換臉

時間:2024-07-01 04:03:03來源:大公报

  圖:食肆翻新是留客常用經營手法之一。

  坊間早前熱議零售消費行業出現執笠(倒閉)潮。疫情後,消費市道理應轉好,但實際市況卻是新舖或老店先後結束營業。對此,李根興指出,商店結業數目的而且確有所增加,只是需要留意的是,在2019年疫情前,全港持牌食肆約有1.5萬間;疫情後的2023年持牌食肆已增至1.7萬間。疫情期間,食肆店舖數目不減反增,主要原因是創業潮與租金同告下降。

  疫情期間,商舖業主「死心」,願意降低租金以吸納租客,譬如說原本月租5萬元的,大幅減至2萬元。另方面,本地企業在疫情期間裁減大量人員,部分失業人士有見於商舖租金較低,且因失業率攀升,食肆較容易聘請員工。由於創業成本下降,所以出現創業潮,全港食肆就因而增多。

  四大商業核心區空置率改善

  奈何於疫情後,業主調高租金,食肆聘請或挽留員工又遇到困難,需要高薪請人,加上食材價格上升,推高經營成本。無巧不成話,港人回復北上消費,由此食肆營業額減少,結果原有租客退場,導致一連串結業潮。

  不過,零售消費市場經常發生「一雞死一雞鳴」現象。譬如說,早前旺角區某冰室舖位遇到業主加租,由20萬增加至38萬元,結果經營者選擇結業,另邊廂其他冰室經營者則租用該舖位。

  總括而言,中環、銅鑼灣、尖沙咀、旺角等四大商業核心區商舖空置率相較疫情期間有改善。接近內地的屯門、上水、粉嶺等新界民生區商舖,因北上消費而受到較大影響。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