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人行昨日數據顯示,截至4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197億元(美元,下同),較3月末下降683億元,降幅約2.14%,這是該數據連續第四個月環比減少。
對此,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解釋,受主要國家貨幣政策預期、地緣政治局勢、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4月美元指數大漲,全球金融資產價格顯著下跌。外儲以美元為計價貨幣,非美元貨幣折算成美元後金額減少,與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共同作用。
外管局:外匯供求基本平衡
王春英表示,上月中國跨境資金總體延續淨流入態勢,境內外匯市場供求保持基本平衡。
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研究中心主任王靜文坦言,匯率折算與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令外儲規模環比下降。他還補充說,上月出口對外儲的支撐作用有所減弱,但當月北向資金淨流入63億元人民幣,對外儲規模構成正向貢獻。
展望未來,王春英指出,當前外部環境複雜性、不確定性加劇,世界經濟復甦放緩,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性較大。不過,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韌性強、潛力足、迴旋餘地廣、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有利於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總體穩定。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連平預計,短期看人民幣匯率或在6.2至6.8區間內波動,「長遠看,人民幣匯率不會出現趨勢性大幅貶值,匯率整體有望回歸均衡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