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快速測試結果突然成為新確診標準,勞資雙方均無所適從。
新冠感染個案連日破萬,快速檢測將成確診新標準的同時,隨時引發勞資糾紛。僱員將來只要快速測試呈陽性,已可自行向衞生防護中心呈報「確診」並獲發病假證明,僱主依例須給予相當於八成薪金的疾病津貼。
有中小企組織擔心,可能有不想上班的員工「博懵」藉此取病假,令本來已人手緊張的機構更少人返工,營運開支也大增,促請政府發出新指引,並訂出病假上限。勞工處處長孫玉涵對《大公報》表示,關注現時疫情下病假的討論,會盡快向衞生署了解平台運作,希望減少勞資雙方不必要誤解。\大公報記者 梁淑貞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永遠榮譽主席劉達邦接受《大公報》訪問表示,對衞生署修改發放確診者放病假的標準,省略醫學證明,任由僱員呈報「確診」感到憂慮。他說,現時深喉唾液核酸檢測,須經政府化驗後證明,但在快速檢測成為確診新標準下,市民可隨意買到快速檢測,即使提交陽性檢測的相片,但也可能是借用他人的確診相片,「如果唔想返工,點證明佢中招?任佢報,有機會博懵」。
員工頻中招 餐廳暫停營業
「會唔會講大話?只有靠個『信』字。」劉達邦說,僱主難以判斷員工是否真確診,唯有依靠員工平日表現。他對政府做法感無奈,如僱員「中招又中招」,令僱主開支增加,加速企業倒閉。他又稱,員工若聲稱家人確診而不上班,僱主需否發放疾病津貼呢?若支付津貼,增加公司經濟負擔;若不支付,影響勞資關係,隨時被批評為無良僱主。
在中環開設私人會所的劉達邦說,90多名員工中,現已有多人先後確診,餐廳關閉清潔後,又有人確診,人手極緊張。另有連鎖餐廳向《大公報》表示,要向確診員工支付疾病津貼,並要另聘替工,一個崗位人工由每天800元加至1440元,每月蝕250萬元,因此決定暫停營業,員工放無薪假,休業淨蝕租100萬元。
永保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振華表示,30名員工中,3人快速測試陽性,核酸檢測11日仍未有結果,一律當確診給予病假及津貼,「唔好話快速檢測,有唔舒服已經唔敢叫佢返公司,其他員工怕受感染呀。」他說,會計部員工確診後,無人計糧,已要求先計底薪。他強調,疫情下以員工健康為先,保障其他員工不受感染,維持公司運作為目標。
身兼勞工顧問委員會資方委員的郭振華說,希望僱主寬容對待僱員,同舟共濟,呈報平台認定快速檢測為確診,令僱主有清楚依據,減少勞資的爭拗,但不排除有人造假,相信法例會視為欺騙僱主,違法者要承擔法律責任。
勞工處長:會向衞生署了解
勞聯勞工界立法會議員周小松表示,不少染疫員工被僱主催促提交病假證明,但急症室爆棚,核酸檢測遲遲未有結果,衞生署的電話總是打不通,如因此失去疾病津貼,對僱員不公平。他建議政府在快速檢測呈報安排,附上有關作虛假聲明要承擔法律責任的警告,有助杜絕「呃病假」情況。
勞工處處長孫玉涵表示,檢測出現時差滯後,檢疫及確診僱員不能上班,相信衞生署病假證明便是發放疾病津貼的憑據。勞工處會進一步了解相關安排詳情,當有資料時,更新網站的疾病津貼答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