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校長爸爸教理財/教育孩子理債觀念\關顯彬

時間:2021-02-28 04:24:29來源:大公報

  圖:現今社會的消費文化發生重大變化,從先儲蓄後消費轉變為鼓勵人先消費,後思考。

  財商教育的核心莫過於教孩子認識「金錢的價值」和「用錢的態度」,更重要是時刻清楚自己的消費能力,量入為出,以免太快陷入債務世界裏。本人贊同在適當時間時跟孩子談「借錢」這件事,加上現今借貸風氣盛行,很多小學生已經有借錢的經驗,因此教孩子理債觀念已經是生活重要的課題。

  首先為父母者必須先提醒孩子千萬別用「金錢買友誼」,同時教孩子用以下四種方式來判斷是否要借錢給別人?

  1.他有沒有固定零用錢(收入)。

  2.他之前跟我借錢,有沒有還清(信用)。

  3.他有沒有跟其他人借錢,因為他可能沒能力還給我。

  4.他有沒有抵押品(例如簽寫借據或你想要東西)。

  至於「借錢不還」也是一個後續問題,我們同樣要讓孩子認識人際與金錢三點關係:

  1.要幫助孩子認識到,借錢不是「救助」而是「幫助」。

  雖然在親友之間,往往是因「情」而不得不借錢,但情是我們願意借錢的原因,並不影響「還錢」這個規矩的建立。

  2.學會在借錢給人之前,評估借錢的必要性。

  3.除了能把錢借出去,也要學會通過方法把錢拿回來。

  先要有意識:借款在什麼時間前還清?需要分成幾次還清?是否需要有見證人?是否只還本金?還是要連上利息一起還?

  另一方面,小朋友認識「借貸」問題同時,別忽略「信用」的持守。嚴格來說,若孩子年紀太小(6歲前)未能理解賺錢能力,可能未必完全明白「信用」,我們暫時不談。但上小學後,隨着孩子擴展人際網絡,就要認識「借貸」與「信用」。因為現今社會的消費文化產生重大變化,從「先儲蓄,後消費」轉變為鼓勵人「先消費,後思考(儲蓄還債)」,沒有人刻意教導我們用錢前要問自己有沒有足夠賺錢能力。

  「信用」本是一個人高尚的情操,可惜這代人觀念欠奉,華人甚是,人際間重於講金不講心,試想想若一個國家政府不講「信用」,時常失信於民,甚至禍及自己國家的貨幣,那時候貨幣就會貶值,多麼嚴重!

  (作者為前任小學校長、現任財商教育學院課程及培訓總監及華人家族傳承研究所研究院士)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