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職業劇團:改線上直播 反應勝預期

時間:2020-09-20 04:23:19來源:大公報

  圖:大細路劇團線上直播《親親24孝》,導演冼振東(左)和藝術總監林英傑(右)與觀眾互動\大細路劇團供圖

  同為兒童劇的愛好者,林英傑和李惜英於一九九九年創立大細路劇團,兩人分別擔任藝術總監兼劇團經理,教育及發展經理。二十年間,他們作為掌舵人,不僅籌措多個劇本計劃,更身兼藝團藝術行政職務,積極開闢本地兒童劇市場。

  今年七月,第三波新冠疫情襲港,演出場地再次關閉。大細路劇團原定於牛池灣文娛中心演出的舞台劇《親親24孝》轉至線上直播,「疫情下演出場所都暫停開放,我們不能中斷演出。網上直播與其說是一種替代方式,不如說是一種創作新方法。」林英傑說。

  為彌補「現場感」的缺失,林英傑堅持七場《親親24孝》均是直播演出,「觀眾可以通過網絡參與即場互動。」

  播出後,原本目標是售出一百○五條直播連結,最終成功售出了一百四十七條連結,「按照家庭單位的三至四人計,一百四十七條連結相當於有四、五百位觀眾,比疫情下的劇場更能吸引觀眾。」李惜英說。

  《親親24孝》在線直播演出,在大埔藝術中心「大細路小劇場」進行,林英傑道:「因是首次線上直播,比之實地演出,會出現演員不習慣望鏡頭等問題,這些都需要在排練前作出調整和訓練。再有就是處理直播時網絡的穩定性、音響傳輸、燈光布景等。為此,這次更加入了攝像導演和直播團隊。」

  「為了維持本地的演出生態,在線直播演出會成為一種未來發展新態勢,值得包括藝術行政人員在內所有舞台工作者的探討。」林英傑說。

  須具藝術科技跨界能力

  本港資深藝術管理人員、中文大學音樂系音樂管理實務教授鄭新文認為,線上直播演出面對的挑戰是缺乏相關的專業人才和進行線上直播短期導致的額外開支,還要培養本地市場「付費觀賞線上演藝節目」的習慣。在他看來,未來藝術行政人員需具備藝術與科技跨界合作的意識,正如上月底舉行的「融合科技 發展藝術」論壇指出,「『數碼科技領導力』是藝術機構必不可少的能力。」

  鄭新文相信,雖然現場觀賞體 驗無可替代或複製,打造線上收費節目是必然的趨勢,也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產業鏈。線上轉播不局限於把在文化場地舉行的演出直播或錄播。鋼琴家黃家正等年輕本地音樂人,今年四月曾舉辦收費網上音樂會「Show Must Go On-Line」,門票六十五元港幣,把攝錄場地的特色布置和氛圍轉化成一個獨特的「藝術體驗」,效果不俗。他又舉例道,有些交響樂作品被打造成類似流行音樂MV形式,未來相信有收費的潛力。這些創意產業的手法,值得非營利藝術機構參考,不過他認為一般中小藝團都不具備開發「線上產業鏈」的條件。需要評估自身能力、尋找合夥人,或者在行業的層面開發「共同分發的渠道/平台」,才有能力引起市場的關注。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