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消弭抗疫疲勞 首要掌握實況

時間:2020-08-09 04:23:14來源:大公報

  圖:人們在疫中長期繃緊神經,容易出現抗疫疲勞,宜勤做運動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第三波,在疫苗仍未面世前,大家難以安心。有專家認為市民由當初面對疫情的恐懼、壓力感和危機意識,因長時間的消磨而變得麻木,抗疫疲勞會令人一下子否定眼前的壞消息,當大家不當危險是一回事,那便是最危險的時刻。\大公報記者 陳惠芳

  臨床心理學家甄梓竣博士(圓圖)受訪時直言,總會有人在疫情風險稍降便立刻鬆懈。早前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爆發第三波,有人連口罩也不戴,更有檢疫中的人在大街小巷裏走動,頓時增加傳播病毒的風險。在這第三波疫情源頭堵截未竟功之時,未有病徵的人隨時已在身邊,只需一人染疫,便有機會傳播數人。這不但大大增加疫情持續的風險,隨時令香港醫療系統面臨崩潰。在此風險加劇的環境下,市民一方面可能有焦慮,一方面又感到疲累。

  自我提醒莫鬆懈

  他說:「抗疫時期,市民不清楚一系列相關措施需實行多久,當期望管理不清晰時,市民當初的恐懼、壓力感和危機意識也因長時間的消磨而變得麻木,一下子否定眼前的壞消息,當人們不當危險是一回事,就是最危險的時候。就如每天搭港鐵,有廣播叫大家小心列車關門一樣,日子久了,人們都不當是一回事。當勤洗手、戴口罩由恐懼主導的做法,變成重複沉悶的口號,人們的敏感度和警覺性可能因而降低。市民有必要掌握真實的資訊,並分析自身的安全。現況是疫情對世界的衝擊還未減少,也未有可用的疫苗。」

  甄梓竣指出,現時政府已擴大核酸檢測的範圍,但要找出本地的隱形傳播鏈,有一定難度。早前市民以為一切大可回復正常,成人不時口罩離口或打噴嚏時拉低口罩等。他又說:「市民每天也可問自己:如今天外出會否願意好好保護自己和身邊的人,戴上口罩?保護自己,也莫傳播他人。」此外,大家應多做一些令自己快樂的事情,驅走鬱悶情緒。

  新冠疫情下,居家工作,學校停課,本來是增進家人感情的機會,卻反而出現不少夫妻及親子問題。

  甄梓竣說:「無論夫妻或親子關係,不會因為見面的時間多了而令衝突增加,只因平時的矛盾沒有好好處理。大家平日日忙夜忙,不是返工就是返學,回家後大家已十分疲累,還怎有力氣去處理家人之間相處的矛盾。其實,一家人不妨好好利用如今相處時間大增的機會,不要再找藉口逃避,一起面對各人的問題。」

  與家人並肩作戰

  甄梓竣坦言,解決問題並不容易,大家若能容許不快感覺伴隨着而選擇不發泄出來,嘗試坐下來一起尋求互相妥協的生活方式,才是折衷的辦法。建議不妨安排每月甚至每星期舉行家庭會議,讓全家參與,藉此一起安排合適的生活。那麼就算是疫情下要長期作戰,也不是單獨的面對,而是與家人一起承擔責任,避免將矛頭指向某一位家人,衝突也可以減少一些。至於疫情對一個家庭是得多還是失多?就看人們有否好好利用這個機會,面對平日沒時間沒勇氣去面對的家庭關係吧。

  別催谷子女學習

  有些父母不喜歡子女懶散在家,即使現時子女無須返學,不用上補習班、興趣班,父母也希望孩子不要浪費時間,如此一來,雙方又容易起衝突。對於這個情況,他說:「香港人很多時候奉行功利主義,要求所有事情都要交到成績。從小就要讀好的幼稚園,為的是進入好的中小學,從而讀到大學。讀大學又要選一些找到好工賺到錢的學科,好讓他日有份穩定收入,可以買得起樓,退休無憂。人們由出生起,沒有一刻能放鬆,可是,忙忙碌碌所追求的穩定生活,根本從未出現。要小朋友在此氛圍下,求學不是求分數簡直是天方夜譚。學習可不是隨便逼出來的,不配合個人能力和興趣,就算做到也容易放棄。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