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堅守老字號 精神再延續

時間:2020-06-07 04:23:21來源:大公報

  圖:粵東磁廠的廣彩師曹志雄

  「時代會進步,我哋當時學手藝為搵食,而家生活水準高咗,年輕人學手藝當作興趣。」這是不少香港手工藝人的總結。隨着城市的飛速發展,本地傳統手工藝的維持愈發艱難。走進城中老區,曾經與日常生活關係緊密的手工藝店日漸見少,伴隨消失的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數代人的共同記憶。\大公報記者 湯艾加 文、圖

  近年開始掀起一股懷舊風潮,傳統手藝經歷被冷落後,再度被人關注。此刻回望才發現香港做手工藝的老店已所剩無幾,廣彩只剩一家、手打銅器只剩一家,竹編、紮作、鐵器等手工藝師更是寥寥可數。

  走進油麻地的炳記銅器,陸樹才和陸強才兩位老師傅在店中正忙着訂單的工作,這是兩位八十多歲的手藝人的日常工作。陸樹才老人慢慢戴起助聽器對記者娓娓道來:「時代唔同咗,傳統手工藝的興盛同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我細個時銅器、鐵器、缸瓦舖好多,主要集中油麻地一帶。全香港銅器舖都有幾十間,最好賣嘅係飯煲、茶煲、水殼、面盆、湯煲一類,後來出現不鏽鋼、塑膠替代品,手工製作又唔夠機械製作價格低,所以呢行越來越式微。」記者好奇舊式銅飯煲是何樣,陸師傅隨手畫出示意圖,「你後生未見過呢。我以前仲做過運水爐,七十、八十年前好搶手,集合咗中國人嘅智慧,兩邊爐頭燒柴煲飯,可以同時唔浪費熱力用中間水爐煲水。後尾大家生活水準提高,開始用煤氣、石油氣、電煮食,呢啲舊式大件頭搬屋就當爛銅賣曬,而家香港估計搵唔到啦。舊式飯煲大澳仲可能見到。」

  隨手畫圖形 尺寸入曬心

  訪問期間不斷有顧客到來,採訪數度中斷。有買手打銅煲的,因為導熱均勻好用;有希望將舊銅件改成飾物的;也有將用了多年的不鏽鋼煲拿來修補的,陸師傅開出的價格實惠。問及為何不退休,陸師傅說:「早幾年,呢度都仲有個老師傅,不過而家都因為年紀大退曬休。我兩兄弟十幾歲開始學師,當時社會艱難,一份工基本都會係終身職業,想搵食要麼靠手藝,要麼讀書做醫生律師,我讀書唔叻就跟屋企人學手藝,咁就幾十年。雖然想過退休,但唔捨得街坊,又係幾十年心血,時不時有人帶舊物返來修補,繼續做都有個感情依託。」陸師傅透露,所幸舖是自家產業,沒有營運壓力,否則自己也不可能堅持到現在。

  人們憂香港手藝無人繼承。「時代發展咗。傳統手藝呢行辛苦又搵得唔多,所以我做咁多年都無收徒弟。當時學師至少四年才算出師,從頭開始學全套,熟手後常見嘅全部識做,(指着剛畫好的圖樣)呢啲無圖紙都可以隨手畫出圖形,尺寸入曬心,至於形狀特別嘅雜件憑經驗都可以做到。(子女願意繼承嗎?)以往有繼承係因為前舖後居,仔女見父母辛苦會幫下手,慢慢摸索到興趣繼而接手,雖然辛苦但一家人好融洽。其他後生來學都係因為興趣但無堅持,只學其中一部分唔得全面。」陸師傅表現豁達:「做到無力氣我就唔會再做。雖然打銅呢種手藝香港無繼承,但內地仲有好多手藝人,不會消失。」

  承傳於傳統 創新於傳統

  沿觀塘綫到達九龍灣的一座工業大廈。香港碩果僅存的一間廣彩廠│粵東磁廠坐落於這裏,目前由第三代傳人曹志雄主理。進入磁廠範圍,五千多呎的廠房布滿廣彩瓷器,琳琅滿目。穿過兩旁擺放緊湊的瓷器長廊,心中滿是謹慎,盡頭是曹志雄寬敞的辦公區域。談起粵東磁廠的歷史,曹志雄說:「廣彩隨廣州十三行的貿易大潮聞名於世界,但上世紀二十年代國內軍閥割據社會動盪,阿爺帶一班廣彩師傅從廣州來到香港九龍仔設廠繼續生產廣彩。日軍侵華前最為鼎盛,有三百多名夥計;其後一九五八年因政府重整木屋區廠房搬去大窩坪,整條村七十多戶人家都是廠內的工友和家眷。我在村裏長大,大學畢業後回來幫手處理出口的訂單,漸漸開始接觸繼而接班。」

  承傳於傳統,創新於傳統。一九七○年代後,粵東磁廠一班老師傅從訂單中觸覺到客人喜好的改變,在遵循傳統的畫法上進行創新,簡化傳統廣彩紋飾過於繁雜的線條表達,新式花紋清雅不失傳統廣彩的華麗,成為獨有特色的「港彩」。但熟悉廣彩的老師傅日漸退休,「每年都有幾個退休,本身還有三個都年逾80,今次疫情師傅擔心健康問題不敢出門。所以現在廠內生產的瓷器以貼花為主。雖然經營沒有受到疫情影響,不過現有的手繪瓷器主要都是以往的存貨。」曹志雄說,「雖然不時有年輕一代上門求師,他們有熱誠卻缺少耐性,更現實的是做學藝在香港辛苦且收入不高,無人入行也可以理解。學得時間最長的斷斷續續也有十年,只是當作興趣,所畫的內容太跳出傳統,不能算作廣彩作品。現在香港租金貴人工貴,經營生產壓力好大,這是香港傳統手工藝共同面臨的問題。所處的這座工業大廈,磁廠搬入來後眼見工業生產漸漸消失,大廈現在主要變成貿易業的貨倉和寫字樓。」

  「也曾有好友建議我退休,賣完瓷器將廠房出租,收入多也更輕鬆。在我看來這廠是數代人的心血,自己還有精力,會繼續做落去。女兒畢業後現在也臨時回來幫手,變得輕鬆好多。『生於斯,長於斯』,祖輩從廣州來港生產瓷器,近年也捐了一些難得的廣彩給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和廣東省博物館,希望廣彩得以傳承。」隨後曹志雄從櫃中取出書本畫冊,邊展示邊說,「這些紋樣就是我最大的心血,請老師傅們退休前把從清朝起出現的傳統紋樣,一一記錄並整理成冊,當有需要也可拿出來做參考,例如整理成貼花燒造。雖然香港的手繪廣彩無人接班,但在廣州和潮州仍有一大半手繪師傅,廣彩的手藝不擔心會失傳。」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