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個體視角下的災難寫作

時間:2020-05-11 04:23:15來源:大公報

  圖:《我是我的神》是一部充滿英雄之氣的現實題材長篇小說

  2009年南下深圳前,鄧一光在武漢生活了30年,曾是湖北省作協副主席、武漢市文學院院長,不少湖北作家是他的朋友。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武漢受到各界關注。鄧一光原打算清明節回湖北掃墓,因「禁足令」計劃取消,過段時間想回去看看。

  「我有朋友和學生參與了抗擊病毒的工作,我和他們保持着聯繫,其中一位對我說,我很害怕,但我得去救人,救我的家園。」鄧一光說,楚人之祖是祝融,這在荊門包山二號楚墓出土的竹簡中有記載,而楚人的圖騰是鳳凰,武漢人是深知鳳凰涅槃和浴火重生這些詞彙的意義的,那就是武漢人性格的一部分。武漢人在疫情中不畏與病毒搏鬥和全體禁足,人們有勇敢、堅忍、互助和奉獻的一面,也有恐懼、失控、孤獨和絕望的一面,也正因為如此,人性的豐富和可資信賴才得以彰顯。疫後人們回到日常生活,面對的問題太多,如何正視災難和苦難,如何完成哀悼和療愈創傷,如何重拾信任和建立敬畏,這些內容,遠不是「英雄的人民」這個主觀概念角色就能概括。

  在鄧一光看來,對災難的敘事極易粗暴化和簡單化,人們應該把宏大歷史思維拆分開,關注一個個的個體生命,因為這座城市真正的內涵,是奠基在無數個體生命之上的;同時,扁平化的「受害者」思維限制了對災難的反思,人們需要進入到災難根源與機理的思考當中,否則不足以告慰人類因災難所經歷的一切。鄧一光坦言,他讀過一些湖北同行在疫情期間的寫作,各種體裁都有,他選擇性看了一部分,有的文字不看也罷,有的文字非常有價值,「面對巨大的災難發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試圖理性和有效地講述是困難的,作者身處疫情中心,體驗和我完全不同,但我信任他們,準確地說,是敬佩他們的寫作和發聲。」

  鄧一光強調,如果說個人的生命體驗中有什麼燃燒劑和黑洞存在,那麼,短短兩個月時間,它們被反覆點燃,在每一秒鐘不斷轟然爆炸,這實際上是一個心理創傷過程,「你本身就是疫情的受害者,還要去傾聽、辨析、澄清、面質和解析,甚至反覆激活和暴露創傷,記錄下屬於人類共同的至暗時刻的驚慌、慘烈、絕望、勇敢和舍身奉獻,記錄下個人對疫情的質問和追責,以及初始的理性思考。」

  「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寫作和思考行為。」他說。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