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存正氣抗病邪\中醫防疫 鍾啟福

時間:2020-02-16 04:23:12來源:大公報

  圖:外感疾病初起時,應及早治療

  近日疫症肆虐,大家要做好防疫措施,上下一心,一定能打勝這場硬仗。

  什麼是肺炎?現代醫學認為,肺炎是呼吸道的疾病,指肺部出現發炎的症狀,主要是肺泡受到破壞。致病原多數是由病毒或細菌感染而引發,常見症狀包括咳嗽、胸痛、發熱、有痰、氣促,甚至出現呼吸困難。

  這次新冠肺炎與常規的肺炎不同,是由冠狀病毒科屬於β屬的新型冠狀病毒引發,其特徵是顆粒呈圓形或橢圓形,有包膜,常為多形性,目前研究顯示與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同源性達85%以上。由於是高傳染性的病毒,屬疫病範疇。

  外感初起 及時治療

  面對疫情,時刻要保持冷靜,病毒一般都有地域性及季節性。這段時間,首先要做好本分,保持個人身體抵抗力,作息有序,不要勞累,保持足夠體力,多喝水,曬太陽,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身體抵抗力充足,有助預防病菌來襲,恢復能力也會提升。另外,要做好防疫措施,包括戴口罩,勤洗手消毒,不要接觸或進食野味。減少到人多擠迫的地方,暫時不要外遊。如果出現發燒及外感症狀,要及早找醫師治療。所有外感疾病初起時,是最佳的治療時間。而由疫區回來或者與疫源地有接觸的人,應該做好自我隔離最少十四天,隔離期間不要接觸其他人,不要把病毒傳給家人、朋友、同事。

  中醫典籍早有「肺炎」一詞,見於《麻科活人全書》。這是內科、兒科常見疾病,又名肺閉喘咳,常以咳嗽、發熱、痰多、喘促等為特徵。古代與現代所說的肺炎尚不一致,我們多循「咳嗽」、「喘病」方向治療。但從這次瘟疫情況來看,屬急性傳染病範疇。診治外感熱病的理論,主要有「傷寒學說」和「溫病學說」,都能指導臨床。「傷寒學說」創立及奠定了治療許多外感熱病的基礎,而「溫病學說」繼承和發展了「傷寒學說」。至清代溫病學家葉天士和吳鞠通為代表,創立了「衛氣營血」及「三焦辨證」論治體系,為後世醫家治療外感疫病、疫症立下了模範。

  中醫中藥對於治療及預防外感病,都很有療效。中醫以個體化辨證治療為主,「因人制宜、因地制宜」,遣方用藥靈活,即使是運用常用方「麻杏石甘湯」來治療肺炎咳嗽,亦可能因個體差異,病情的程度不同,而進行加減。臨床表現如見乏力伴胃腸不適者,推薦中成藥藿香正氣膠囊、水、口服液;而另一表現乏力伴發熱者,推薦中成藥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具有良好的扶正祛邪、清瘟解毒作用。許多研究已表明中藥有抵抗病毒的良好作用,金銀花、連翹、黃芩、板藍根等,都有良好的清熱解毒功效。

  病分四期 治則各異

  至於在臨床治療期,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第五版)》,總結出是次新冠肺炎病情可分為四期:初期、中期、重期及恢復期。患者初期感染了病毒,表現惡寒發熱或無熱,乾咳,咽乾,倦怠乏力,胸悶,脘痞,或嘔惡,便溏,屬於寒濕鬱肺證型。到了疾病中期,表現為疫毒閉肺,症見身熱不退或往來寒熱,咳嗽痰少,或有黃痰,腹脹便秘、胸悶氣促、咳嗽喘憋、動則氣喘。如患者進入初、中期治療得當,病情會得以好轉,預後良好;如果此時病邪未能及時外解,疾病會進入重症期,有機會出現生命危險的內閉外脫期。內閉外脫期於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動輒氣喘或需要輔助通氣,伴神昏,煩躁,汗出肢冷。此時或需用到四逆湯(回陽救逆法)及蘇合香丸(辛香開竅法)等重症藥物。

  如果跨過這一關,可進入恢復期,常見臨床表現是氣短、倦怠乏力、納差嘔惡、痞滿、大便無力、便溏不爽等體虛情況。此時可用中藥固其本,讓身體正氣漸進康復。當體溫恢復正常三天以上、呼吸道症狀明顯好轉,連續兩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檢測陰性(採樣時間間隔至少一天),便可解除隔離出院,或根據病情轉至其他科室治療。總結而言,面對疫症,最好的預防方法是堵截源頭,減少病毒傳播。勤洗手消毒、戴口罩、作息要有序,不要勞累,保持足夠體力,多喝水,使身體抵抗力充足。如果出現發燒及外感症狀,要及早找醫生治療,所有外感疾病初起時,是最佳的治療時間。

作者為中醫博士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