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醫療領域\醫學進步,緣起戰爭?\皮膚科專科醫生 侯鈞翔

時間:2019-11-03 04:23:14來源:大公報

  圖:人類與細菌的爭戰,由來已久

  戰爭對健康是否有「貢獻」?這個問題,也許有人會問:但凡戰爭總會帶來社會動盪不安,國家內耗,生靈塗炭。戰爭對人類健康、醫學發展,究竟有何「貢獻」可言?

  沒有人會喜愛戰爭,戰爭帶來的後果和破壞,令社會陷入黑暗嚴峻的境地。正義一方會奮身而起,捍衛和平,為保護生命而對抗邪惡勢力,讓人類的智慧和仁愛光芒,發光發亮。

  今天我們回看二次世界大戰,便知對現世醫學帶來多大影響。二次大戰主要是軸心國和盟軍之戰,不單在歐洲以德國為首開闢多條戰線,在亞洲的日本也同樣向多國侵略。軸心國用各種兇狠手段以及精良武器,一直在戰事中佔盡上風。當時美國一直避免直接參戰,只會暗中援助。直至在太平洋戰事上受到日本的威脅,到最後日本偷襲珍珠港,企圖一舉摧毀美軍的艦隊,美國才明白戰火已全球蔓延,再難獨善其身。

  當時盟軍其中一個迫切要解決的問題,便是前線士兵傷亡枕藉,傷兵復原慢,更甚是傷口受到感染引致併發症,他們來不及截肢,只能面對死亡。其實早在二戰之前,英國細菌學家費林明已發現盤尼西林能抑制細菌生長,但藥物提取和生產需經過大量工序,故此當年無法大量生產應用於臨床上,幾乎放棄研究。到戰爭後期,士兵傷患問題日益嚴重,英美多國覺醒,遂集中資源研究抗生素。當時他們已知盤尼西林是由特殊霉菌提煉而成,惟生產一人分量便需花上一年時間,那如何在戰場作醫療之用?

  最後,他們發現美國有一間當時名不經傳的小藥廠,克服了其中一個生化加工的發酵工序,大大加速了生產的速度。為了全人類的存亡危機,有一晚,藥廠甚至做了一個重大決定,把所有生產線及資源全部調配用以生產盤尼西林,終能趕及在二戰後期應用於戰場上,全力配合盟軍作戰,拯救了無數士兵的生命。那間小藥廠就是今天的輝瑞藥廠。諷刺的是,這間是由德國一對表兄弟開設的藥廠。如果當日他們不是站在正義一邊,人類的今天也許會大大不同。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一切都像電影劇情般,但其實人類當時在醫學上的進步,「只欠東風」而已。顯微鏡的出現,以及隨後發現了以格蘭氏指標將細菌分類定為陽性及陰性,並沿用至今,令人類對細菌世界的了解邁進一大步;而在費林明發現盤尼西林之先,其實已經有不少法國學者早已發現有特殊的霉菌物質能控制細菌,只是未搞清楚該物質而已。人類的文明認知進程與成果,絕非某一人的功勞。至於戰爭,當中的不幸卻可成為另一進步的契機。

  禍兮福之所倚,禍福互相轉化。壞事如戰爭,也算是有一點好的「貢獻」吧。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