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光·影·道\支援劇本創作刻不容緩\田 力

時間:2019-10-10 04:23:17來源:大公報

  一班電影人在討論如何支援劇本創作,理由是好的劇本越來越少,這不只是香港的問題,而是全世界的普遍問題。情況有多嚴重?上周筆者約了朋友在旺角一家戲院匯合,朋友臨時通知會延誤大概十五分鐘,根據經驗即約二十分鐘或以上,於是有充裕時間看看大量的預告和海報。不看由自可,看了後感到自己回到三十年前。

  原來將放映的電影,有一半以上的題材和主創人員都是幾十年前已出現過,可謂耳熟能詳。其中有史泰龍的《第一滴血:終極血戰》、徐克監製的《攀登者》、洛比桑導演的《ANNA》,還有《鯊海47米》(《大白鯊》和《深深深》的感覺)和《愛登士家庭》。看這些預告和海報,令人如置身時光隧道,亦令人慨嘆創意和創作人非常缺乏,同業必須努力支援。最直接的支援方法是,鼓勵業界繼續舉行編劇培訓課程。但課程必須有延續性,要有進階的訓練,最後是學員能進入行業,成為電影編劇。但問題在於,坊間的編劇課程導師多半是於早年入行的電影人,他們本身可能已經離開了行業一段時間,未必能推薦學員入行。又或如美國教授編劇的大師,本身在專業編劇方面不太成功,學員學得一身「武功」亦無用「武」之地。

  為鼓勵劇本創作,以比賽形式或給予酬勞是有效的方法。最理想的是找到好的創作後,能協助提升成為專業作品甚至拍成電影。這種支援分成兩部分,第一是給予酬勞,讓有興趣的創作人能付出更多時間去創作;第二就是協助他們提升作品質素,務求能成為專業作品。第二點其實也可為業內人士服務;這種服務近乎荷里活的「劇本醫生」,主要功用是提出劇本的缺點(由人物性格到結構等),予以完善。

  香港沒有「劇本醫生」的訓練,要尋求劇本的意見,對象多是朋友或監製。但他們的意見不一定夠客觀,因為醫治劇本是有一套荷里活模式的理論,不涉感情和口味。而且這種服務在香港來說很新穎,既未有「醫生」,也不知哪些「病人」願意惠顧。但這個提議是很好的第一步,能行下去便有希望。

  編者按:因工作關係,作者田力暫時擱筆,感謝他十五載筆耕此專欄,貢獻良多。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