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精神啟示錄\怎樣面對嚴峻的生命事故\香港精神健康議會召集人 陳仲謀醫生

時間:2019-08-12 04:23:18來源:大公報

  香港社會正處於動盪不安之時,社會撕裂嚴重。筆者以精神健康服務專業人士的角度,嘗試分析香港人目前面對社會困局,在心理和情緒上,可能有什麼的反應?

  人生最悲慘的事故是什麼?每個人的答案都應該有所不同。中國南北朝時代的大文豪江淹在其壓卷之作《別賦》中,開宗明義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金庸先生的《神鵰俠侶》,斷臂的楊過,不會對自己的傷殘過於介懷,而是全心全意思念離別了的小龍女,因此創出「黯然銷魂掌」。所以,「生離死別」是很多人不能承受的精神壓力。

  1967年,美國華盛頓大學有兩位心理學專家制訂「生命事故量表」,就以恩愛的情人個別逝世列為100分(最高點);而入獄和離婚是相當困苦的,大約70多分;結婚因是人生大事,也有50分;連雞毛蒜皮的搬屋,也有17至18分。

  加強「免疫力」

  有人或者會質疑上述量表,是否因為中、西文化的分別而出現落差?學者應用這個量表時,當然要因時間、地點和人物的不同,作適應性的調校。在五十多年來的實踐中,或許是在「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影響下,這個量表在各地的使用,都有不錯的準確度。

  社會是由很多個個體所組成,如果當中有一定數量的個體,因有突發的生命事故而引起精神障礙,問題就會相當嚴重,甚至有沉淪的危機。根據有關學者持續研究的結果,兩年累積150分是標準正常,但分數超過300分,就有很大機會患上焦慮抑鬱症。七月初,港大公共衛生學院公布:港人的抑鬱和自殺風險指數分別為9.1%和4.6%,創有紀錄以來的新高。現在,已是8月上旬了,筆者有理由相信上述的指數非常有可能分別超越10%和5%。在精神病學上,病人不去醫治,或得不到適當的護理,自殺的機會是七分之一。

  有說人生的際遇是:一命、二運、三風水。有人將這種玄學應用於國家、社會、民族,稱之為「劫數」,至於「劫數」是否難逃,就視乎「天命」了。筆者認為中國傳統玄學只不過是一種哲學或是「未來學」,要敬而遠之的。反而,筆者極之認同《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理論。我們平民大眾,只能自求福祉,希望以集體的「正能量」,去感染其他人以大局為重。

  市民如果有抑鬱焦慮的徵狀,首先要避免經常接觸有關社會動盪的報道,如果超過兩個星期仍然心緒不寧,便應立即向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求診。若然大家生活正常,起居飲食有序,亦需要加強自身的「免疫力」。

  解難原動力

  首先,在心理上不要杞人憂天。雖然,財政司司長預言,香港經濟下行的風險,愈來愈大。但是,本港的經濟底子厚,又有龐大的財政儲備,加上有祖國作為強大的後盾,應該不難度過可能出現的「經濟寒冬」。不過,各位亦不能掉以輕心,而要未雨綢繆,小心投資,特別要注意樓市或會突然有急劇的調整。

  其次,不要一窩蜂去申請移民外國,或急於送子女放洋留學。當然,地球是一條「世界村」,部分香港人有能力自由出入,但杯弓蛇影,會像拍蒼蠅卻落空般,使牠轉一個圈,又在原地着陸一樣,枉費心機。

  其三,是要強化身心的機制,多做運動。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每人每周最少要做三次連續半小時的「有氧運動」,使身體出汗,心跳加速,刺激腦部分泌安多芬(Endorphin),以有利於穩定情緒。另外,多作戶外活動享受日光浴,不但可以製造維生素D,有益骨骼,還可以紓緩緊張的情緒。

  第四,人各有志,家裏的長輩和兄弟姊妹,對事物的認識和看法,有截然不同的意見,絕對是一件尋常事。茶餘飯後,偶然說出不同的意見,當然無妨,但切勿剛愎自用,傷了家人的感情,這是愚蠢和得不償失的。

  第五,大家和同學、朋友或同事交際,少不免會觸及時事,引起討論,甚至爭辯,但應該適可而止,免於互相割席。人的交往源於緣分,有時「道不同,不相為謀」,但切記「君子絕交,不出惡言」。

  在社會上,集團分立,利益背景不同,時移世易,錯綜複雜,作為小市民,不要墮入羅網,甘為工具。對於不同的意見,大家可以抱着一句西方名言:「我不同意閣下的意見,但尊重閣下發表意見的自由」。這種互相尊重的精神,是解決難題的原動力。

  現在香港不斷出現的遊行示威,然後出現肢體衝突,這是無助於解決問題。敵對者的撕裂鬥爭,意氣用事,精神過於亢奮,失去平心靜氣,易走極端,鑄成大錯。為今之計,要放下成見,共襄修復策略。正如筆者的一位病人憂心地說出心底話:「覆巢之下無完卵。」

  政府要廣納意見,求同存異;市民要同舟共濟,風雨同路。大家都要以大局為重。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