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時間開始了當代藝術與烏鎮不期而遇

時間:2019-05-26 03:02:14來源:大公報

  圖:《另一水面》創意來源於烏鎮的水

  在中國的小鎮街頭與當代藝術「不期而遇」,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時間開始了——二○一九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正在烏鎮舉行,六十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帶來九十件藝術展品,其中不僅涵蓋裝置、影像、行為、繪畫等較常見的藝術類型,還包括聲音、氣味、燈光、交互設計、網絡藝術等仍在探索中的藝術形式。

  大公報記者 俞 晝

  古老與現代、市井與高雅、文化與商業,自然地融合共存於烏鎮,成了不少藝術家眼中「烏托邦」。「可以說整個烏鎮就是一件巨大的公共藝術作品。」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發起人陳向宏告訴記者,在形態豐富的展出作品中,有三十五件作品為全球首展,其中三十件作品更是為展覽主題或針對所在地的人文環境而創作。「這些始於烏鎮的藝術,所觸及的問題將不止於烏鎮。」

  踏入西柵景區望津里,很容易就被日本藝術家妹島和世的《另一水面》吸引,她將六十把椅子「訂」進了望津里的鋪石小廣場,遊客走累了,就能坐在上面休息。然而這些圓形椅子初看似乎都一樣,實際上每把的弧度都不同,座椅的創意來源於烏鎮的水,椅子本身就像水波,波光盪漾,融進了周遭的風景。

  時間的概念貫徹其中

  挪威藝術家文德倫(Jana Winderen)也來烏鎮,用高清方式把魚的聲音、水裏微生物的聲音等收錄,經過電腦編程後,呈現出一首「交響樂」;瑞士藝術家辛克(Katja Schenker)則帶來作品《天空》,一棵高達十米、被封在混凝土之中的香樟樹,藉由一種動態的體驗,表達生存與所處環境之間的關係。

  「藝術的存在,首先是因為人的存在。城市化發展的輾壓,讓我們的城市和鄉村變得更加趨同,但人的個體是不同的。」陳向宏說,烏鎮再次舉辦當代藝術展,就是用古老小鎮的載體,再次呈現多樣藝術形式之美,也為古老的烏鎮增添不一樣之美。「人生中最大的可能,是藝術,讓我們以藝術之名,興烏鎮之實。」

  就在當代藝術邀請展開幕前,以行為藝術為主要創作手段的視覺藝術家、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得主加林多(Regina José Galindo),在烏鎮的糧倉獻上了一場別具一格的行為藝術作品《世界強國》:她駕駛一輛汽車進廣場,坐在駕駛室中,讓機修工將整輛汽車能拆的部件全部拆完,並陳列在地上。

  在兩個小時的時間裏,觀眾坐在高高的彩虹橋上,見證了完整的拆解過程。加林多用這件行為藝術作品,對二○○八年的金融危機作出回應。除了拆車,瑞吉娜還拆了iPhone。在糧倉的二樓展廳,播放着此前拆iPhone每一個零件的過程,並陳列了拆除後的所有手機部件。

  「當下全球局勢出現急劇變化,包括難民離散、移民限制令、建造邊境牆、脫歐爭論等。」主策展人馮博一告訴記者,此次展覽主題「時間開始了」來自一首現代詩歌的題目,英文標題「Now Is the Time」則是歌手Jimmy James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歌曲名。

  試圖對轉型作出回應

  馮博一表示,展覽從去年開始籌備,在這期間世界形勢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這個變化引起了很多的關注,甚至可以說我們又處在一個社會轉型或者時代轉型的時間節點上。「在思考這樣的一個背景的時候,我們在擬定題目的時候做了很多的討論,展覽的主題不僅是對該現狀的直白表述,也意味着我們正處於社會轉型的時間斷裂帶上,對於未來會如何我們並無定論,但一直在予以關注和討論。」

  在這樣的基礎上,本次展覽邀請了六十名藝術家,請他們通過自己多樣的展現手法,來表達他們對於過去和現在是什麼態度,以及對這種格局有着怎樣的思考。「這次展覽是我們呈現了這樣一個不同的多媒體方式的轉變。因為時間開始了,但是未來怎麼樣不清楚,藝術家只能利用一個比喻,搖動的鐘擺來重新拾起。」

  (本文部分圖片由主辦方提供。下期「藝壇動靜」於六月九日刊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