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蘇格蘭奧克尼群島賞文物品建築

時間:2019-04-19 03:17:17來源:大公報

  圖:斯凱勒港灣畔一個保留完整的新石器時代聚居地斯卡拉布雷

  上次談過蘇格蘭西岸比特島和斯凱島的遊歷,今次繼續行程,往蘇格蘭北岸奧克尼群島探索當地的文物。

  塵 紓 文、圖

  遊罷斯凱島上鄧韋根(Dunvegan)城堡和首府波特里(Portree),離開這個位於蘇格蘭西北的大島,車往北行,準備前往奧克尼群島之前,不妨在途中一個名叫Shieldaig的地方駐足一會,而Shieldaig的意思是鯡魚的海灣。那是一條小得不能再小的海邊鄉村,村民數目不滿一百。全村傍着寧靜的淺淺海濱而建。村裏除民居外,只有一家酒吧和兩家不常營業的小餐廳。

  說起來,Shieldaig並不是什麼見證千年滄桑的漁村。一八○○年,蘇格蘭在這裏建村,無非是要在此成立一個海員訓練基地,去對付拿破侖。後因拿破侖戰敗,這個基地隨即失去戰略意義,於是轉型為漁村。最有趣的,是對岸小島所種的高大松樹,本該用作建造戰船,不過由於戰事既罷,這一松樹林就成為遊人遠眺的景物。坐在岸邊,近觀靜水,遙望松林,遠迎海天一色,絕對是人生樂事!

  看膩松林,聽倦水聲,可以坐車前往離瑟索(Thurso)不遠處的Scrabster,渡海去奧克尼群島。不過,渡海之前,可以在瑟索稍作瀏覽。這個位於蘇格蘭北端的城市,因瑟索河從該處流出海灣而得名。「瑟索」其實是「公牛河」的意思。

  坐船前徜徉瑟索市

  瑟索市內最有名的是由William Burn設計而建於十九世紀初葉的歌德式聖彼得暨聖安德烈教堂,以及前面的小公園。這所教堂是Burn以他自己在愛丁堡建成的聖約翰教堂作為藍本,經簡化後建成。至於教堂前的小公園,豎立了一個紀念十八世紀蘇格蘭經濟學家兼政治家John Sinclair爵士的銅像。其實,這個小公園是這位爵士的孫兒為紀念祖父,特意購地捐建,而這位爵士就是統計學之父,statistics(統計學)這個英文字,就是由他創造。

  這個以往是繁忙的漁業中心以及與北歐城市通商往還的城市,今天最大的功能是把蘇格蘭內陸的最北端,與位於北部的奧克尼群島連接起來,蓋因前往奧克尼的渡輪,就在瑟索附近兩三公里的Scrabster碼頭開出。從這個碼頭坐船,一個半小時就抵達奧克尼主島南面的斯特羅姆內斯(Stromness)。

  奧克尼是個群島,由幾十個島嶼組成。光是有民居的,就有二十個左右。當中最大的稱作主島,面積約有五百平方公里,是香港的一半。據了解,這個群島早在石器時代就有人居住。後來,皮克特人及挪威人先後到來佔領。到了十五世紀末葉,群島歸蘇格蘭擁有。這個主島有不少景點,包括位於西南端的意大利小教堂、一個位於西面名叫斯卡拉布雷(Skara Brae)的新石器時代民居遺址,以及首府科克沃爾(Kirkwall)內的不同景物。

  意大利戰俘建教堂

  為什麼蘇格蘭離島上居然有意大利教堂?原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把千多名在北非虜獲的意大利戰俘轉至這個離島羈囚。這班意大利人既然身為戰俘,絕對沒有只吃飯不幹活的道理。事實上,他們在島上的差事,就是在岸邊不遠處築起堤壩,防止德軍艦艇進犯,而這道堤壩是以邱吉爾命名,叫作Churchill's Barriers(邱吉爾堤壩)。事緣一九三九年十月,英國一艘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服役的老牌戰艦,竟然在奧克尼主島西南端離岸不遠處的Scapa Flow被一艘偷偷潛來的德國潛艇以魚雷擊沉。

  本來,這艘實際上已經失卻戰鬥能力的皇家戰艦被擊沉,英國倒沒有什麼實質損失,反正這艘等同退役的老爺戰艦,只不過是在港灣頤養天年,但遽然遇襲,面子上實在叫英國難堪,而素來在海上稱霸的皇家海軍,更感黯然無光。邱吉爾為免敵艦再來偷襲,於是下令建設堤壩,阻止敵艦潛入,而建設堤壩的主要勞動力,來自囚於附近亦即Lamb Holm和Burray兩地的意大利戰俘。雖然按照日內瓦公約,戰俘不得參與任何軍事建設,但狡獪的英國軍方把建造堤壩列為「通訊設備改善工程」,下令那班意大利戰俘擔當建造的主力。他們苦無討價還價之力,只得幹起活兒來。   不過,公餘時他們總覺靜極無聊,於是動念建築一座小小的教堂,既可打發日子,建成後又可以用作望彌撒的戶內地方。他們徵得英軍管方允許後,就運用一切可以動用但始終極為有限的資源,一步一步建築教堂。例如,以建築堤壩的剩餘石塊,弄作小祭壇;蠟燭台則以用完的罐頭改裝而成,又以不同顏料畫上壁畫。最有趣的,是這座小教堂的內部還沒完全弄好,戰事就結束了,戰俘馬上獲釋,可以自由回國。不過,有人居然主動留下,盡量完成堂內的美術工作。

  據雲,那班意大利戰俘為紀念自己被俘五十周年,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垂暮之年從意大利重臨舊地,觀看自己當年的「傑作」。單從建築藝術角度看,這座小教堂當然不可以與歐洲任何一座頗具規模的教堂比擬,但若以小教堂而言,敢說是毫不遜色。當你到達教堂範圍,迎上來的是一座聖佐治騎馬屠龍的塑像,挺有氣勢。當你走進堂內,定必覺得雅致寧靜,裝飾用心,而頂部的繪畫,散發着意大利獨有的藝趣。別忘了,這是戰亂期間由戰俘以極為有限的資源建成,真的是很了不起。難怪蘇格蘭將之列為國家甲級文物建築,而這亦為島上平添一個熱門景點。到了今天,這座經過修整的小教堂逢夏季每月首個星期日都會舉辦彌撒,方便島上的少數天主教徒。

  觀新石器時代遺址

  看罷西南面的小教堂,何不轉往西面一個叫作斯凱勒(Skaill)的港灣,參觀灣畔一個保留完整的新石器時代聚居地,當地人稱之為斯卡拉布雷。整個建築群有八間石砌房子。經考古學家驗證,這是一條公元前三千多年或公元前二千多年的小村落,居民約有四五十名。八間房子當中有七間在建築上相若,都是建於地底。由於這個聚居地臨海而建,如果在地面搭建房屋,根本耐不住風吹浪打;建地底房屋才是保命安居之策。

  從房子的門口進去,右邊也就是較大的一面是男人的卧鋪,左邊較小的是女人的居處。室內的用品多數以石器製成,也有適量的陶器,甚至相信有石製的簡單衛生設備。居民應該是牧養牛羊的民族,但從遺下的魚骨可以推論,居民亦出海捕魚。他們主要以曬乾的海草作為燃料。

  至於第八所房子,與其他七所絕不一樣,是一所在地面上用石頭疊成而高達兩公尺的房子。專家推斷這是一所貯物室,用以擺放一些大型物品。由於這個聚居地沒有發現人類骸骨,專家無法確定,究竟是什麼原因居民突然遷離這條村落。這個遺址的出土文物,現擺放於主島首府科克沃爾的奧克尼博物館。此館位於市中心的Broad Street,位置適中,而另一好處是免費入場。只要你有雅興,可以從西岸坐車回去科克沃爾,順便走進博物館,看看那些文物,稍稍了解新石器時代蘇格蘭北島的民生。

  不管你對博物館的文物有沒有興趣,博物館所在地的對面,是一座古老建築物St Magnus Cathedral,就絕對不能錯過。這座大教堂始建於十二世紀三十年代,是蘇格蘭亦即全英國最北的一所大教堂,起初由天主教的奧克尼主教牧管;後來由於天主教失卻國教的地位,改由蘇格蘭長老會管轄。因此,嚴格來說,這所教堂目下不再是隸屬天主教的大教堂,而只不過是長老會轄下的一個牧區教堂。

  不過,對觀光客來說,St Magnus究竟屬於什麼宗派,倒不打緊;教堂的建築歷史及特色,才最要緊。論建築特色,這座初建於八百多年前而隨後續有改建的教堂,是以採自附近石礦場的紅砂石作為主要建材,但為求色澤搭配,在紅砂石之間摻以採自科克沃爾北面一個小島的黃砂石。

  簡單來說,這座教堂是典型的「羅馬式」(Romanesque)。不過,必須順帶一提,把Romanesque譯作「羅馬式」其實不盡不實,須知這種流行於中世紀的建築模式,是羅馬與拜占庭建築的糅合,而最大的特色是建築物的頂部是個圓錐體。另一項特色就是教堂牆身很厚,窗戶比較細小,祭壇部分顯得又長又窄,與建於近數百年的教堂相比,風貌迥然有別。只要你對宗教建築興趣濃烈,St Magnus肯定叫你難忘。

  向這所全蘇格蘭保留得最為完整的中世紀大教堂告別後,也得向首府科克沃爾以至整個奧克尼群島告別,準備踏上歸途。

  比特島、斯凱島和奧克尼群島這三個蘇格蘭沿岸離島,最適宜九月天遊覽。在島上信步而行,細意飽覽,只覺金風徐來,秋意盈山漫海,心靈隨之盡滌,頗享無垢之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