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旅貓日記》貓咪悟人生

時間:2018-12-13 03:17:15來源:大公報

  圖:《旅貓日記》由貓的視點看人

  日本旅行時看過一電視節目,內容是探討歷史人物的健康問題,遇上的那集講明治年間的大文豪夏目漱石。其中一段談到夏目本是官派英國留學的精英教師,在倫敦時卻因精神崩潰而提前回國,之後他被情緒疾病所苦,整天懷疑妻子兒女要對他不利,直至收養了一隻不請自來的流浪貓,精神有所寄託後,病情才有所緩解。/行 光

  這段經歷啟發夏目寫成小說《我是貓》,打開了他的文學道路。從夏目漱石的時代開始,日本的文學和電影,寫貓的作品不在少數,貓是為枉死主人復仇的靈異使者(《怪談佐賀屋敷》)、也可以幫無法交稿的作家找到出路(《貓咪收集之家》),而在最新的一部「貓電影」《旅貓日記》之中,貓咪更是幫人面對生死。

  「家庭」羈絆

  《旅貓日記》劈頭第一句就引用了《我是貓》開篇的名句:「我是貓,還沒有名字」,引用這話的是故事的「主角」奈奈,牠表示單單是自己有名字這點,就勝過那隻「偉大的貓」。奈奈本是街邊浪貓,因為車禍受傷才被主人阿悟收養。只是,一起生活幾年後,阿悟卻說不能再養牠了,一人一貓於是展開了尋找收養者的旅程。與《我是貓》一樣,《旅貓日記》表面上講貓,其實是寫人。阿悟一路尋訪他的小學、中學同學,沒有一位是奈奈可以接受的新主人,在這個過程之中,阿悟生命的故事慢慢浮現。

  一百多年前的《我是貓》寫明治時代的「高等游民」的生存狀況,《旅貓日記》沒有這麼大的野心,講的是平成年間的「家庭」羈絆。相同的地方是,兩者都由貓的視點出發看人,雖然《旅貓日記》情節,總是跳回阿悟的回憶之中,由小學時代驚逢家變,到高中年代的青澀的三角戀情,都是由「人」的視點出發,沒有奈奈這個後來者插嘴的餘地。

  貓有「演技」

  日本人的貓電影拍了不少,「選角」往往是兩個進路,一是光鮮亮麗可愛的賣萌貓,二是恐怖片的陰沉可怕妖怪風的「化貓」,奈奈則跳出這兩個路線,以一隻街邊雜種流浪貓的形象示人,牠抱持着一種「硬漢」的路線過日子,除了開飯時間,從不親近人類。住進阿悟的家後,也不隨便賣萌,雖然牠口說最喜歡阿悟,在銀幕上表現總是冷冷的若即若離,對阿悟的朋友更是不假辭色。導演也沒有像某些「賣貓」的電影那樣,用可愛模樣的特寫鏡頭轟炸觀眾。但奈奈這種「性格演技」自有其吸引之處,像極了那種平時在人類身邊冷眼旁觀,但在關鍵的悲歡離合時刻會主動跑來安慰的貓咪。雖然,「貓生」短短十來年,往往是人要面對貓伴侶的離世。這種性格塑造,讓奈奈有了「貓氣」,更接近日常生活中會碰到的小動物。

  說起來,不知是扮演的貓演員內向還是導演的調教,銀幕上的奈奈看起來總是有點呆呆的,可能這是為了配合強加在牠身上的旁白所走的「硬漢路線」。不過,相比起阿悟等人類角色的生硬演出(讓人想起法國導演布烈遜所講不要表演的「模特」),貓演員還是顯得頗有「演技」。或許是因為演員的問題,阿悟一生的悲歡離合,他和親人、朋友間的關係,雖然催淚又惹笑,但總是讓人難以投入,有點像在看三流的肥皂劇……只有從貓視點出發的,他和奈奈難捨難分的感情,是比較細緻動人,捕捉了不少貓和人親密互動的細節。這點應是來自原著作者兼編劇之一的有川浩。有川以軍事小說出道,又寫過《圖書館戰爭》這樣奇想天外的作品,想不到對貓的觀察也頗地道。可惜的是改編成電影之後,幾位年輕演員的生澀表演讓故事變了味道。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