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深圳大芬30年蝶變

時間:2018-10-12 03:16:18來源:大公報

  圖:大芬油畫村入口/大公報記者石華攝

  手握畫筆,筆尖直指蒼穹,這個雕塑矗立在深圳大芬村村口,見證着大芬油畫村的蝶變:30年前,這裏只是一個原始的客家小村落,村民以種水稻為生,人均年收入不足300元人民幣;30年後,這裏已是享譽世界的文化小鎮,油劃界幾乎無人不知,2017年大芬油畫村實現全年總產值41.5億元人民幣……/大公報記者 石 華

  步入大芬村,油畫染料的氣味充斥在空氣中,裱畫店裏傳出的電鋸與木頭間的摩擦聲貫穿整個小巷。以「達芬奇雕像廣場」街道為中心點,村子成放射狀分布數條街道巷弄,整個村子都是商品畫批發市場,鱗次櫛比的街巷裏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的油畫,悠遊其間,猶如觀賞一場美學組曲……

  香港畫商帶來契機

  大芬村以前只是一個普通的客家村落,當地村民只有300人左右。大芬的蝶變與一位香港畫商淵源頗深,1989年,香港畫商黃江來到大芬村,租用民房招募學生和畫工進行油畫創作、臨摹、收集和批量轉銷,由此將油畫這種特殊的產業帶進了大芬村,沒想到後來竟然變成了「中國油畫第一村」。

  「那時候我培養的畫工一個月能拿到兩千多塊錢,這在當時來講非常高。」黃江表示:「大芬當時是很美的自然村,有小河、有樹林、有雞、有鴨、有牛,我覺得這裏三面環山,好像一個很安靜的港灣,是最適合畫家在這裏畫畫創作生活。」

  隨着大芬村的名氣越來越響,深圳各處,甚至周邊縣市的油畫工和畫商們陸陸續續搬進大芬村。2000年以後,來大芬辦畫廠、開畫廊的人越來越多,整個大芬村出口的油畫佔到了歐美油畫市場的70%。為了感謝黃江對大芬油畫村的貢獻,當地政府將村內的油畫交易市場命名為黃江廣場,並由黃江統一經營管理。

  在大芬蝶變史上,2004年成為文博會首個也是當年唯一的分會場,無疑是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大芬分會場舉辦的千人油畫創作活動,更被收入世界健力士紀錄;2010年5月1日,在上海世博會上,由507名畫工集體創作的「大芬麗莎」藝術裝置亮相世博會。一時間,媒體、遊客紛至沓來,大芬村美譽度快速升溫。

  感受深圳的慢生活

  與快節奏的深圳其他地方相比,大芬人的生活更凸顯出悠閒。一兩張小櫈子,閒暇時畫工們會坐下來聊天,朋友同行也能過來喝茶歇腳。歇息好後就在牆板上釘上畫布,勾底、上色、聽幾首民謠,而有些畫工怕吵,喜歡等晚上安靜下來才開始作畫。

  大芬已發展成為一條成熟的產業鏈,這裏不需要門票,油畫價格也不是很貴,最便宜的20元人民幣就能買到,貴的也就上千元。在看起來堆滿店舖的各色成品中,不難有一幅能觸動心靈的畫作出現在眼前,如有幸,來一趟也值,如不幸,也可激發你的靈感,自己創作一幅。

  在這個核心區域面積只有0.4平方公里的地方,卻聚集了1200餘家大小畫廊和門店,村內油畫從業人員約8000人。這些企業和畫廊主要以油畫以及相關產品的生產、交易為主,也從事國畫、書法、篆刻、刺繡等中國傳統文化產品的生產和交易。

  據大芬油畫村管理辦公室介紹,大芬將來不僅在空間上將向周邊地區輻射,而且在業態上會更加豐富多彩,在繼續堅持以油畫產業為主的基礎上,還會引進藝術街區、旅遊小鎮、藝術酒店和創意設計等多種業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