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多倫多電影節旺場

時間:2018-09-13 03:16:11來源:大公報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今年第四十三屆,它一直以來享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皆因地理位置鄰近荷里活,並於下半年度舉行,片廠與影星皆樂意在此為心血結晶舉行世界首映,藉以測試水溫與行情,方便配合奧斯卡部署影片的發行策略。單就去年而言,多套奧斯卡得獎作品便在此大放異彩,如《忘形水》(The Shape of Water)、《廣告牌殺人事件》(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黑暗對峙》(Darkest Hour)及《不得鳥小姐》(Lady Bird)等。/王 勛

  電影節才剛剛揭幕,哪部電影能於奧斯卡順利跑出當然言之尚早,但觀乎今年片單,備受注目的作品果然不少,其中包括《星聲夢裏人》(La La Land)導演戴美恩查素爾(Damien Chazelle)的新作《登月第一人》(First Man)、《被奪走的12年》(12 Years a Slave)導演史提夫麥昆(Steve McQueen)的新作《Widows》,由男星畢列谷巴(Bradley Cooper)首次執導、Lady Gaga首次擔綱主演的《星夢情深》(A Star Is Born),以及《月亮喜歡藍》(Moonlight)導演巴利贊堅斯(Barry Jenkins)新作《If Beale Street Could Talk》等,數之不盡。不過相比往年,影片的分量的確有點下滑的趨勢,這可能是荷里活的大環境問題,多於電影節本身。

  矚目新片陸續登場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的另一個優勢,便是能將剛在威尼斯影展的競賽作品帶來作北美首映。

  今年的片單中,便有勇奪金獅獎最佳電影、《引力邊緣》(Gravity)導演艾方素卡朗(Alfonso Cuaron)的新作《羅馬》(ROMA),獲最佳導演獎的《流離者之歌》(Dheepan)法國導演積克奧迪雅(Jacques Audiard)新作《淘金殺手》(The Sisters Brothers)、英國大導演邁克李(Mike Leigh)的史詩新作《彼德盧屠殺》(Peterloo),以及憑《天堂無門》(Son of Saul)勇奪康城評審團大獎的匈牙利導演拉斯路尼美斯(Laszlo Nemes)的新作《日落》(Sunset)等。可惜的是,另外幾部得獎佳作則未有在此放映,如高安兄弟(Coen Brothers)獲「最佳編劇」新作《The Ballad of Buster Scruggs》,以及希臘導演尤格藍西莫(Yorgos Lanthimos)新作《The Favourite》,筆者未能在此先睹為快,因此亦未能跟大家介紹了。

  華語電影綻放光芒

  除了歐美的影片外,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放映的華語電影亦有不少。首先有張藝謀的古裝武俠作品《影》,影片故事驟眼看似取材自黑澤明的《影武者》(Kagemusha),同樣描寫一位大將軍找來了一個樣貌相似的替身,但整體故事則獨立發展。另外,姜文的《邪不壓正》同樣會在此首映,賈樟柯的《江湖兒女》以及陳凱歌的《妖貓傳》均會以「導演版」(Director's Cut)到多倫多放映。

  除了以上世界知名的導演外,還有其他的華語電影,包括由王家衛監製、萬馬才旦導演的《撞死了一隻羊》,由侯孝賢監製、劉傑執導及楊冪主演的《寶貝兒》,白雪執導的《過春天》以及何蔚庭導演的《幸福城市》等,眾多作品的類型與風格均各有不同,令人目不暇給。

  荷里活的新作與威尼斯的得獎影片,尚要留待筆者看過大部分作品,在下回再精選跟大家分享,現首先談談兩部話題新作。首先是加拿大導演丹尼阿肯(Denys Arcand)的《美利堅帝國的滅亡》(The Fall of the American Empire)。本片片名跟三十年前的成名作《美利堅帝國的衰亡》(The Decline of the American Empire)非常相似,但該片的續集其實是二○○三年的康城評審團大獎得獎作《老豆堅過美利堅》(The Barbarian Invasions)。今次這部可算其三部曲的最終章,不過故事上卻跟前兩部毫無關連,但同樣以幽默手法探討魁北克省在美國影響下對金錢、社會及道德的價值觀。

  名導作品水準不一

  影片講述三十多歲任職送貨工人的哲學系博士因碰上黑吃黑搶劫事件,意外取得巨額金錢,原本頭腦簡單的他卻誤打誤撞一帆風順,並找來犯罪專家幫他智取美人歸。影片拍得乾淨利落,簡單直接,且在諷刺中帶有睿智,娛樂性豐富,屬丹尼阿肯回勇的作品。

  曾拍攝《羅馬浮世繪》(The Great Beauty)的意大利導演保路蘇雲天奴(Paolo Sorrentino),新作《他們》(LORO)選取了最敏感的政治人物為題材,描寫身兼企業家、歌手、AC米蘭班主等等多重身份的意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以嬉笑怒罵的手法,從其放肆奢侈的人生窺看意大利的權力核心,以及最富有的一群。

  本片在意大利分上、下集上映,但今次在多倫多放映的是國際版,比原版的三個半小時,少了接近一小時。相信國際版的出現是希望影片節奏更明快,而國外的觀眾更能明白貝盧斯科尼的所作所為,可惜修剪後的版本亦同時凸顯了影片的弱點。

  導演除了描寫貝盧斯科尼外,還貪心地講述一位在名流社會向上爬的小人物,大量的篇幅令影片偏離重心,修剪後這兩段戲更顯得支離破碎。蘇雲天奴依舊以電影大師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為創作靈感,多個場面也像在模仿費里尼在《露滴牡丹開》(La Dolce Vita)及《羅馬風情畫》(Roma)的風格,加上過多的酒池肉林場面,只讓觀眾有種東施效顰,過分賣弄之感。影片的技術層面上當然非常出眾,而蘇雲天奴的老拍檔東尼瑟維諾(Toni Servillo)飾演貝盧斯科尼亦入木三分,可惜這一切都未能彌補影片的陳腔濫調。

  本文作者為現任香港國際電影節節目總監及資深影評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