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學者:區塊鏈應服務實體經濟非投機

時間:2018-07-20 03:17:01來源:

  圖:2018全球媒體區塊鏈峰會昨日在港舉行/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大公報訊】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金融MBA學術主任、美國財務學會會員曹輝寧表示,區塊鏈的分布式記帳技術,為市場帶來了「信任」,也推動了全球化的經濟流動性,但也因為其匿名的問題,使很多政府對區塊鏈的技術有一定的限制,而且其分布式記帳技術也增加了大量的能耗,阻礙了未來的發展。

  區塊鏈技術能耗大阻發展

  曹輝寧指出,雖然區塊鏈的分布式記帳技術,給市場帶來信任,但是在產生信任的時候,卻需要大量的能耗,例如傳統的POW(Proof of Work)方式,其共識機制通過大量的算力來提供,需要每個人都通過密碼學把交易放在鏈上驗證,因此每產生一個區塊就要做上萬億次計算,如單一個比特幣區塊鏈,所耗的能量接近丹麥整個國家一年所要耗的電能,如果每一個區塊鏈都需要如此多的能量,這個世界什麼事都做不了。

  因此,有很多人希望為區塊鏈算法提出改變,例如有人提出POS(Proof of Stake),不需要所有人同時做驗證以減低浪費,但卻會造成「窮者越窮、富者越富」的問題,其餘POA(Proof of Authority)、DPOS(Delegated Proof of Stake),分別提出由少數權威、或持股量的多寡來投票,都會引申不同問題,使其產生的信任機制變成不可信。

  存在「偽區塊鏈」本質是傳銷

  所以,曹輝寧批評目前有很多「偽區塊鏈」,本身沒有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全球性的傳銷,沒有信任機制,只是利用區塊鏈的熱潮。不過他亦承認,目前無論何種算法,要可靠、安全、低能耗、公平、而且匿名,仍然很難達到。因此,區塊鏈要真正落地為金融服務,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清流智庫」專家、鏈極科技董事長龐引明亦指出,未來服務實體經濟,才是區塊鏈的責任,不可以只用來炒幣。

  他指出,目前金融系統成本很高,如果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降低五成的成本,相信會吸引更多人使用。他舉例,目前浙江的工業4.0,用雲計算方式推出服裝業定製襯衫,半個小時就可以送到客戶手中,傳統的方法根本做不到,而金融業如果使用區塊鏈技術,也可以免卻大量對帳時間,大大降低成本。龐引明希望,未來區塊鏈可以服務實體經濟,給社會帶來變化,最終完成對整個社會的顛覆。他相信區塊鏈可讓這個世界變得簡單化,變得美化。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